本报南宁讯 (记者甘宁)6月13日是全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广西文化部门举行了面向公众的精彩活动。在广西图书馆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吸引了大量观众,而广西博物馆举办的“小小讲解员”活动则拉近了市民与博物馆的距离。
当天上午,自治区文化厅在广西图书馆举行“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公布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第二批国家级古迹保护名录及保护单位名单,宜州“刘三姐歌谣”传承人谢庆良等78位民间艺人今年加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队伍,目前我区共有119名传承人。 现场还举行了“广西民族民间文化网”开通仪式,同时展出全区110个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200多册资料“原汁原味”地展示普查人员在民间收集到的第一手调查情况,让公众检阅近年来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 在该馆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十分引人关注,主要展出广西摄影家梁汉昌拍摄的130多幅摄影作品,内容为壮、汉、瑶、苗等少族民族服饰及人物肖像。其中,由100双广西原生态的民族风格绣花鞋摄影作品组成的一幅长20米、宽1.5米的巨幅“地毯”,引得不少观众光脚站在其上“试穿”,感受浓浓民族风情。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到6月17日。 广西博物馆举行的“小小讲解员”上岗活动也引来不少博物馆爱好者。来自南宁市中山北小的小学生们经过几天的培训,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向观众讲解文物展品。“大家快来看,我来给你们说说这一件两千多年前的宝贝……”小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语言让其他同学都很羡慕,纷纷向老师要求让自己“上岗”。一年级的徐千惠培训时特别认真,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全部请老师标上拼音,用这份注满了拼音的讲稿完成了讲解。 据博物馆方面介绍,“小小讲解员”活动由孩子们自选一两件感兴趣的展品,通过查找资料、组织语言来开展讲解,这些小讲解员可自由选择来博物馆参观的时间,为观众进行讲解。这项活动旨在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对博物馆展览的兴趣和理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解,更能吸引同龄人。 (责任编辑:布鞋家园) |